找到相关内容445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四讲

    治掉举,寂静而住,以为业用。   十、行舍,这是指你心里如果有精进和无贪、无嗔、无痴三善根,能使心达到平等、正直、无功用而安住,这一种内心的状态就叫“行舍”。   就像一架... 它的作用是对治掉举,能够一直住在寂静状态。   此与五受中之舍受不同,故名行舍。   这个舍跟五受中的舍受不同。五受是指苦、乐、忧、喜、舍,其中舍受是不苦不乐的受,为了区别舍受,所以叫做&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2321325740.html
  •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(四)

    ,有“寻”引之去,唯有断烦恼,始得证涅盘。  注:世间赏心悦目之事甚多,可引诱人,每人又有“寻”(寻即探寻或寻求),带引之去。故佛说,唯有断除烦恼,乃能证涅盘寂静之乐。  七一、除慧及精进,守护及弃舍...,慧则能闭之。  注:此处之“欲”字,原文为暴流。智如大闸,能阻止暴流之欲;慧则能闭此暴流,能闭诸欲念也。  七九、心寂慧护身,有智常审思,不着诸爱念,则正见于法。  注:人若心能寂静,不起妄念,又能...

    皇波折罗禅那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842090.html
  • 五十三参善知识

    热婆罗门 (又称方便命婆罗门)  参:“证得菩萨善住三昧及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”。善财至伊沙那聚落,参诣胜热婆罗门。胜热平素修诸苦行,求一切智。善财承其教,于登刀山、投火聚时,证得菩萨善住三昧及菩萨寂静... 三十二、普德净光主夜神(又称甚深妙德离垢光明夜天)   参:“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法门”。善财至摩竭提国菩提场,参诣普德净光主夜神,普德净光为其解说“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法门”。  三十三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0243561.html
  • 禅定的次第——九住心(心定和尚)

    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)来修禅定,则有两个好处:一方面可以快速的入定;二方面因为平时观“无常”,所以容易去除五欲。五欲就是我们身 体的五官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)对外界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)的种种贪恋、...”的禅定之中“观”缘起、观涅槃寂静、观法空性,再一次的入定以后就称为“证果”。   所以八正道的第一个“正见”,就是依照“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”的缘起道理来观察世间,知道它有生灭的现象(又名“有为...

    心定和尚开示

    |止观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9021918476.html
  • 四无量心的修习

      又有五种折伏怒之法。此法为思念他人的寂静之而取信乐,随念彼法,折伏怒。   1、有些人语行和意行不寂静,但身行寂静;慈行者应思那人身行寂静,不思其不静寂的语行和意行。   2、有些人身行和意行则不寂静,但语行寂静——即他有天赋的殷劝待人的亲切语、欢乐语,可喜的清朗语、感人语、以优美的声调说法或唱歌。修慈者应思念他的语正行。   3、有些人身行和语行不寂静,但他的意行寂静——因他能诚心恭敬礼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4438913.html
  • “杂阿含经”论涅槃

    。九,会稽基,偏用无为一义。十、开善光宅,同用灭度。”‘大乘义章’卷十八说:“外国涅槃,此翻为灭,灭烦恼故、灭生死故,名之为灭。离家相故、大寂静故,名之...受、想、行、识法思惟如病、如瘫、如刺、如杀、无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于此等法心生厌离、怖畏,防护;厌离防护已,于甘露法界以自饶益。此则寂静,此则胜妙,所谓舍离,一切有余爱尽、无欲、灭尽、涅槃。&rdquo...

    杂阿含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1863706.html
  • 刘贵杰:僧肇思想之基础(1)

    去来,无动静者”(事物无去无来,亦无运动变化)之观点,论述生灭无常之佛教哲理。一般而言,迁化流行,生灭无常即是变动;不生不灭,湛然常住方为寂静,因之,动与静互不相同,且事物亦无法同时表现此动静互异之现象。僧肇则倡即动即静,既不舍离寂静以言动,亦不背弃变动而论静,动与静于表象上虽有不同,究其实质,二者乃合而为一,互相含摄。就僧肇而言,静乃事物之真实样态,亦是事物之实际性质,此即物不迁论之基本要旨。 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544307.html
  • 四识住与修行

    (asubha)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,正好对比于四法印:涅槃寂静、诸受是苦、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。  涅槃寂静寂静,原文是santa,与观身不净的净?bha不同,但两者皆指无杂染(...种种想像远离真实。自我一旦太过钟情于完美,很可能好恶转强,排他性强,对他人的缺点(可能有自己的想像成份)很不包容,搞的自己非常不快。  相对于“不净”,我们提出寂静(无杂染)以为对治,寂静指因贪嗔痴而起...

    张大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552963.html
  • ‘佛法是救世之光’导读

    ---------------   从一一法的当体去观察时,体认“寂静涅槃”,一切法在现象上虽然呈现无限的差别、无限的矛盾、无限的动乱,而其实,只是缘起如幻的,似有似无、似一似异、似生似灭,而一切终归于寂静,因为一切法的本性就是如此。寂静涅槃并不是离开当下现实之外的什么“宇宙本体”、“万物之源”,这些只是不见缘起空寂性者的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1457477.html
  • 佛陀与佛法

    在一个明星之夜,大悟于伽耶(Budhigaya)的菩提树下。为佛教史上三宝中“佛(意为觉悟者)宝”的由来。其后不久他从寂静的禅定中起,行脚到鹿野苑(Sārnāth,现今波罗奈城Benares附近),为...惑造业,轮回不息!顺应了造成苦的原因:贪、嗔、痴。而聚集六道的因(集谛),得迷界世间的因果。三界(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廓然眼前。三毒使见思二惑加深,从而不能解脱,证得寂静妙离的涅槃。   所以,人应当...

    释振冠

    |基础|佛法|佛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7295093842.html